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大兴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资料图)

地方文献是某一地域内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的群体活动方式的历史记录,是地方文化的厚重沉淀,是认识某一地域的工具,它起着存史、资政、励志、育人的作用。收集、保存地方文献,做好地方文献建设工作,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和文献信息特色服务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挖掘大兴地域文化,梳理大兴历史文脉,展示大兴社会变迁和风土人情,大兴区图书馆积极开展“大兴记忆”地方文献建设工程,一手抓文献征集、资源整理,一手抓开发利用、宣传推广, 通过加强规范化、多元化、品牌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使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自2014年起,大兴区图书馆首先成立了地方文献工作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并将原来散放在各阅览室的地方文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制定完成《大兴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方案》《大兴区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大兴地方文献资源(照片类)建设管理办法》《大兴地方文献复本量控制及分类、编目规则》等相关制度,为有序推进地方文献的建设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每年还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地方文献建设。

地方文献阅览室

此外,大兴区在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产业新区转型、由首都郊区向国际化新城转型的过程中,新机场建设、农民拆迁上楼,这些建设进程也终将会成为历史。为留住乡愁、保存记忆,大兴区图书馆于2014年开展全区村镇照片采集工作,对村容村貌进行全方位拍摄,共拍摄照片2万余张。同时,还专门组织人员开展走访式收集,以镇、村为单位逐一走访,重点收集以前编写的但没有被及时入藏的镇志村史、民间非正式出版物、老照片及老物件等。目前共收录反映大兴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各类书籍3000余册、老照片3000余张、老物件及小人书1250余册(件),此外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2个,存储总量20TB。

收集的小画书大兴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

在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对重点地方文献资源进深耕细作的同时,为了让地方文献成为大兴人民了解历史了解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自2014年起,大兴区图书馆陆续出版完成《大兴记忆:民间趣闻逸事》《大兴记忆:岁月光影》《怀念那些消逝的庄稼》等系列丛书,随后出版完成“大兴记忆”故事绘本——《永定河畔的姑妞草》《七十二连营》《四妯娌种瓜》《“金把黄”的由来》《桑葚救驾》《状元饺》《聚燕台的生死恋》《消失的广阳城》和《张华和〈博物志〉》。绘本图画由专业手绘团队原创绘制,故事由民俗专家根据少年儿童阅读特点进行再创作,通过糊涂爷爷讲故事的方式,为小读者讲述了发生在永定河两岸的民间故事。绘本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小读者和家长的好评。通过阅读绘本故事,小读者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大兴的历史文化,厚植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那个年代,我们的家”主题展览

有了馆藏资源的强有力保障,我们陆续举办了“追忆——大兴文史资料展”“我们的时代——怀念家里的老物件”“我心中的首邑——大兴”、“那个年代,我们的家”“时间·印迹·大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题展览。此外,大兴区图书馆还把地方文献“搬上”舞台,梳理大兴从古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编创《大兴记忆》四幕微型话剧、情景短剧《南海子发配记》和《记忆》。同时,面向少年儿童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教育,历史文化传承知识竞赛、“知历史 爱大兴”讲故事比赛、“大兴印象”书页插画设计大赛、地方文献摘抄硬笔书法比赛、“春暖花开 美在大兴”儿童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地方文献的宣教作用。

编创《记忆》话剧“知大兴 爱大兴”讲故事比赛“大兴印象”书页插画设计大赛

地方文献是了解一个地域历史和现状的乡土素材,也是凝聚地域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载体,建设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公共图书馆主动承担文化传承与推广使命的重要体现,也是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今后,大兴区图书馆进一步把握智慧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等良好机遇,通过深度挖掘读者需求,继续构建数字人文理念主导、读者广泛参与和多元机构协同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及利用体系,实现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大成效。

来源:大兴区图书馆

文字:李晶

编辑:陈怡

监审:赵亮

标签:

上一篇:土耳其气候学家预测明年全球气温将创新高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送
社科